前领导退休后去了一所学校,干的仍是宣传工作。
领导是个纯粹的人,一生只干一件事,学生时选的新闻专业,工作后干的宣传工作,每天围着一张报纸转,从热血青年到满头华发,几十年来初心不改,激情满怀。没想到一朝退休,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,在象牙塔内,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写宣传稿。
我听闻这个消息后,内心十分羡慕。
2011年,顶着文学青年光环的我,在小城作协的推荐下,进入小城的一家报社当记者,一年后转为编辑。领导是报社总编辑,他有着文人的傲骨与纯粹,也有着文人的惜才与爱才之心。他读过我的文章,看过我的作品,在我进入报社后总是有意无意地提携我,肯定我。虽然有时候也会非常不客气地把我费心写好的稿子画上一个叉,但更多的时候,他总是二话不说,拿起我的稿子,把厚厚的眼镜往额头上一推,就一丝不苟地修改起来。
站在办公桌对面,紧张地盯着坐着校稿的他,我总能看到领导那一头灰白相间的头发——文字工作苦,煎熬的都是心血,这一头华发成了他的标志,也让我印象深刻。在他的指导下,我一日日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能,从一名业余选手成长为一名专业的报社采编人员。
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,领导是个较真的人,不是自己深入一线采访的稿子他能当面撕了,洗稿抄稿的不良习气,他更是在每天的例会上毫不留情地予以痛斥。所谓爱之深,责之切,他恨铁不成钢的时候总是毫无保留、苦口婆心地劝告着我们要踏踏实实写好每一个字,对得起自己的良知。
在领导管理下的报社时代,大家心思单纯,一切以作品说话。他像一个尽职尽责的大家长,为我们扫清前进路上的所有障碍,以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心无旁骛地冲锋在新闻采编的第一线,所要的回报仅仅只是一篇篇好稿,一个个出色的版面。他常常说,干宣传工作不冲到一线,光吃人家嚼过的馍,能有什么滋味。一定要以事实为准绳,写出的东西才能带着泥土香,人情味。
我跟着领导干了9年的宣传工作。看着时光在报社一众资深记者、编辑身上留下的烙印,我时常想自己这一辈子大概也就是这样了,虽然一眼就能望到人生的尽头,但在自己喜爱的领域默默耕耘,也未尝不是人生一件幸事。但世事的变迁谁也预料不到,在入行第十年时,我却十分突兀地转了行。
世人慌慌张张,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。全媒体时代的到来,互联网的冲击,自媒体、短视频的异军突起,使偏安一隅的报社在历史的洪流中也逐渐沉浮成一艘飘摇的小船。眼瞅着编辑室一众静不下心来编稿的同仁,我也很没志气地在夜里想了无数条出路。
刚好那一年小城检察院招聘,忐忑中报了名的我在矛盾的心理交织中一步步走过笔试、面试,幸运地一次上岸。虽然报社的同事们纷纷对我表示了羡慕,但对文字的执着热爱,让我跳槽时十分犹豫,我甚至颇为阿Q地安慰自己,毕竟过去十余年来自己一直笔耕不辍,换个新舞台,只不过换个地方写稿而已。
中年人转行,说着容易,个中滋味只有自己能体会。所幸,因有着十余年的媒体工作经验,入职后我不出意料的仍然从事宣传工作。虽然没有了人生导师和引路人在一旁耳提面命,但宣传人的精神却是一脉传承的。我永远记得领导说的那句话,要干干净净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,躺下能睡得着觉,起来能有一颗火热的心。
对于一个立志于以宣传为事业的文青来说,我将认真走好人生的每一步,不论世事如何变迁,做一名纯粹的文字匠,为时代鼓与呼,为人生唱赞歌。